邹平筑家地产网 手机版    租售服务专线:0543-3352633
您好,欢迎来到筑家网![员工登录]

当前位置:邹平筑家网 > 资讯首页 > 楼市资讯 > “学区房”折射教育之痛 就近入学陷入尴尬

“学区房”折射教育之痛 就近入学陷入尴尬

时间:2013-08-13 05:20:05     来源:邹平筑家网   点击:

 高价学区房折射教育资源失衡,要改变这种现象并非一朝一夕,只有对薄弱学校进行长期的财政投入,尤其是对师资质量进行大幅提升。

“这房子太小太旧,格局设计也不合理。但这是学区房,能卖上价格。”张女士住在北京海淀区黄庄中关村三小附近,这几天她一直在张罗售房。

据张女士介绍,她家这套一居室50平米,2000年初购买时,总价15万,现在售价350万。“旁边学区房都是这价位,不愁卖不出。等卖出后,到其他区域换一套更大面积的非学区房。”

最近,《掺望》新闻周刊记者在北京、长春等地调研时发现,随着“幼升小”、“小升初”升学季来临,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紧张,北京、上海、长春等一二线城市中,名校周边的学区房交易火爆,价格水涨船高。

“高价学区房折射教育资源失衡。”华南师范大学谈方教授对本刊记者说,“尽管就近入学政策表面上解决了教育资源不公的问题,但并非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,都能享受到同样优质的教育。”

“学区房”水涨船高

这是一个颇让中国家长焦虑的名词。学区房,即在指定区域内购房,其购房者本人的子女可就读区、市、省级的重点小学或中学。

8月4日,本刊记者走访了北京海淀、东城、西城等名校集中地段的房地产中介,发现多数学区房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房,但每平米均价不低于5万。与附近非学区房相比,学区房每平米均价高出2万左右。

按以往规律,每年6月份至9月份,都是学区房的交易高峰期。据北京链家地产五道口店一位业务员向本刊记者介绍,在最近接待的购房者中,70%以上都是冲着优质教育资源选择这一区域。

“在最近三四年间,学区房涨了三四倍。”北京中原地产羊坊店一位业务员这样告诉本刊记者。

不久前,有媒体报道称,北京和平里七区是区重点和平里九小学区房,一套上世纪60年代的房子,均价达6万元/平米,而与其一路之隔的和平家园的业主没有入该小学的资格,房屋报价大多在4.4万元/平米左右。

“就近入学政策出发点是好的,但目前已演化成了金钱比拼的游戏。”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人文学院袁德峰副教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,“这场游戏的参与和推动者,不仅有学生家长,还有房产中介和开发商。”

“名校带动附近楼市,刚性需求又不断推高房价。”袁德峰说,“学生家长购买学区房是一种双重投资,即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和房产投资。因为学区房是稀缺资源,再贵也会有人买。等孩子学成毕业后,再转手卖出。”

“就近入学”陷入尴尬

按相关规定,各地小学入学均实行“就近免试入学”政策。早在1986年实施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》第九条就规定: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、初级中等学校,使儿童、少年就近入学。”

1992年施行的《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》第二十六条也规定:“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设置,由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,合理布局。小学的设置应当有利于适龄儿童、少年就近入学。”

但是,在国家就近入学政策的基础上,很多地方又往往要求孩子入学,除了有当地户籍,还要有这个区域内的房产证为凭证。在这一背景下,择校演变成了择房,以致名校学区房价格节节攀升。

“就近入学本来是个出发点很好的政策,是为了消除对名校蜂拥式的择校就读现象,以促达到各区域教育资源相对公平。”袁德峰说,“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这政策却导致对名校学区户口的争夺,从而造成学区房价格高涨。”

“这种把教育资源和商品住房挂钩的做法,让富人能够利用经济优势购买学区房并享受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。”袁德峰认为,“这种选择机会的不平等,同样造成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。”

家住北京通州区的王女士,最近三个月来,她为在海淀区物色学区房而显得心力交瘁。“地段相同但划归学校不同,房价相差也很大。”王女士告诉本刊记者,有些房源都很旧,由于划片好却反而卖得更贵。我本来想找个80平米左右的学区房,但房价高得离谱,我只有考虑更小的户型。”

“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,只有让孩子进了好的小学,才有可能进好的初中、高中,并考上好的大学。也只有考上好的大学,将来在社会上才会有竞争力……”王女士一番话,掏尽了多数学生家长的心声。

在谈方看来,学区房反映出三个深层次问题。“首先折射的是教育之痛:教育资源严重失衡、教育机会的不公;其次折射的是家长之痛: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,甚至是举债贷款,使‘拼爹族’问题越来越严重;其次,折射的是社会之痛:为本来很高的房价推波助澜,加剧贫富悬殊而产生社会不公。”

“因此,从择校到择房,就不仅仅是一种教育不公平现象,它更是一种社会不公平现象。”谈方说,这与政府推行就近入学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驰。

折射教育资源失衡

从某种意义上讲,学区房是房地产市场的衍生品,更是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产物,折射了教育资源失衡的严峻现实。

“各地学区房热销,体现了市场化的房地产市场与行政化的教育资源分配之间出现错位。”北京育英学校张冬云老师认为,当学区房获得了“入学指标”这一高附加值时,也实现了教育资源市场化分配。

“重点学校与薄弱学校间的差距,是由先天因素及多年政策、资源投入倾斜累积而成的。”张冬云认为,“不管是赞助费择校,还是买学区房择校,优质教育资源的集中和稀缺,才是症结所在。

“政府出台的严禁择校、就近入学的义务教育政策,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实面前已经失效。”张冬云说。

近年来,不少地方也在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教育资源均衡。比如北京、武汉等地实行教师流动机制,让优秀教师不要停留在个别重点学校里;上海多个区县也探索试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“走教”模式,即特级教师、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组团去他校指导,以期实现优秀教师全区、全市共享,等等。

但据知情人士透露,这种流动制度力度并不大,尤其是为维护本校自身利益,许多名校派出的并不是真正的优秀教师。

同时,有些地方还不断加大对教育在硬件方面的投入,但教育资源强弱不均的格局,并未得到彻底改观。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,在教育投入上有意无意地“偏袒”名校,使得这种教育资源失衡依然严重。

“马太效应”能否终结

“如果现行的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完善,各校设备设施配套发展,消除了地域之间的差异,学区房的价格自然就会回落。”袁德峰说,“从目前情况看,政府部门在现阶段难有作为,高价学区房还会持续存在。”

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,目前各地实行教师流动机制,只是应急之计而并非治本之策。“造成校际之间资源配置失衡的原因很多,除教师之外,教育资源还包括教学设施、教学管理、教学环境等各个方面。师资力量大小和教学水平的高低,只是校际资源配置失衡的一部分。”谈方说。

“当前让教师这个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流动起来,有利于教育资源‘均贫富’,但也产生了极其不利的一面。”谈方解释道,这样做的结果是教师及名校不停“被折腾”,不利于教学质量的稳定。

“即使再优秀的教师,如果到了一个教学条件落后、教学软环境差、教师收入低的学校,也会沦为碌碌无为之辈。”谈方说,正因为如此,均衡教育资源最重要的途径不在于强制教师“流动”起来,而在于均衡教育投入,特别是在于普遍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教育管理人员的能力。

谈方建议,可以借鉴我国东西部发展中采用的富裕地区与落后地区结对子、医疗事业发展中采用的优质医院与薄弱医院结对子的帮扶模式,尝试利用优质学校资源带动和促进薄弱学校的做法,减小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差距。

“只要政府提供的教育资源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,这种名校的‘马太效应’就会一直演化下去。”谈方说,“政府只有尽到设置教育质量差异不大学校的责任,学生家长才不会陷入买高价学区房的困局中。”

“教育投入应该不断向落后地区倾斜,向教育资源薄弱的学校倾斜,彻底改变硬件套件,这样自然能吸引优秀教师加盟,教师资源自然会趋于均衡。”张冬云认为,只有实现这种基于双向选择、充满竞争活力的“流动”和均衡,才能逐渐消除教育资源不均衡带来的“马太效应”。

为此,张冬云建议,应对薄弱学校进行长期资金投入和师资力量的提升。“首先,加强对基础薄弱校的教育水平的监测和评估,使校领导有办学标准。其次,加大对基础薄弱校的教师教学水平的培训并适当评估,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。第三,提高对薄弱校的教师补贴,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,控制教师的流失。”

同时,张冬云还呼吁取消对学校的分级。“我国虽然取消了重点中学的称谓,但是改称示范校依然让家长学生趋之若鹜,等于“换汤不换药”。名牌效应既吸引学生,也吸引更多的投入与优质师资。”

关键词:

邹平筑家网声明:邹平筑家网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目的,并不代表筑家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也不构成任何意见。本文仅供参考,如有意见请联系我们。

相关信息

关于筑家网| 人才招聘| 用户协议| 版权声明| 联系我们| 金融贷款| 掌上筑家网
虚假信息举报:0543-8128894  客服QQ:565299407  ICP号:鲁ICP备18047087号 
Copyright © 2010-2014 邹平筑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(筑家网)版权所有